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瓜州镇风亭的故事

瓜州镇风亭的故事

关键词:镇风亭,御风亭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瓜州文体局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uazhou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77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安西县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小亭,小亭地处城中央,照应四方,它可以说是安西人民奋斗多年治理风沙的真实象征。小亭始建于1983年,由县委、县政府倡导,县财政拨款24000余元,由江苏宜兴县丰宜工程队承建,历时半年,并由全国知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了亭名。

安西自古以来就有“世界风库”之称,这是由它的特殊地理环境所决定。这里南接祁连山,北靠马鬃山,两山对峙,形成了一个漏斗状的地势。安西正处在咽喉地带,同时,地势海拔高达1180米,雨量少,年降水量42毫米。蒸发量又大,形成了戈壁砂碛。从西北方向刮来的风,在这里汇集,势猛沙大又多为东西向。据气象资料记载,解放前平均年大风天气达150多天。每遇大风,飞沙走石,黄土蔽日,日月浑浊,埋没庄园,不少农家被迫离乡背井,流落他乡。据历史现存资料记载,截至解放前夕,全县34万亩耕地,由于被风沙湮没只剩下8万多亩。仅环城乡被沙压去的庄园有28处,农田8000余亩。旧县城东、南城墙被黄沙填平,老乡骑毛驴进城顺直越墙而过。原新城东西两面的城垣,被风吹开了许多裂口,如排齿子倒立。曾有人赋诗形容:“近日风声拂树来,偏吹黄沙上层台。一年三百六十天,纵有双门亦半开。登高远望一片沙,大风刮起不见家。初冬未到冰先结,春尽不睹桃李花”。咋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,但也不完全失真。

风沙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灾害,在那封建愚昧的社会里,众多的人视风沙为“黄龙”,把治理风沙的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,建风神庙、沙神庙,立定风碑,祭天求神,拜佛念经,毫无结果。1949年安西解放了,翻身的农民还在遭受着无情风沙的侵害。播下地的种子,未等发芽就被一场风沙吹跑,庄稼人只好二次三次的去播种。大自然的恶性发展,教育了我们,要制服风沙只有向风沙宣战。治沙任务落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肩上。1952年县上成立起治沙委员会,编制了长期造林固沙的规划,并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“三年户均种树千株”。“有树就有安西,有树就有繁荣”。对全县40多个风沙口,分别定出了治理实施方案。经过40多年的努力,安西风库发生了变化。截至1990年全县有人造林8600亩,42个风沙口上建起了47个林场,6万多亩流沙被固,耕地面积由解放初的8万亩增加到25万亩,草原扩大到1918万亩,粮食亩产量由原先的100来斤增加到800多斤,风库变绿洲,风库变粮仓。

为让家乡的子孙后代牢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安西人民“镇”住了风神,驯服了黄龙,拯救了安西,遂建此亭为后人留作纪念。

镇风亭修成后,县文化馆文艺工作人员又精心设计,在八角亭的外檐绘了八幅山水画分别反映安西的“布湖春望”、“千峰积雪”、“双塔冰宵”、“石城雄峙”、“水府渊潜”、“踏实秋容”、“乐泉水声”、“截山峙境”等景色。内壁又根据史料及民间传说编绘了八个民间故事,分别是:(1)玄奘夜过葫芦河;(2)薛仁贵兵困锁阳城;(3)汉兵遇救贰师泉;(4)康熙夜梦桥湾城;(5)张守硅智退吐蕃兵;(6)草圣张芝洗墨池;(7)薛仁贵丧身白虎关;(8)张骞瓜州得蜜瓜。

镇风亭修建参与单位和个人:

设计:李再华

承建:江苏宜兴县丰宜建修队

故事编写:刘国聘

抄录:陈世屏

八景创作及檐梁绘制:张淳、赵存福、姬长斌、王兴福、王铎、潘玉玲、鲁晓花

镇风亭高约7米,仿古结构、气势宏伟,既象征安西人民战天斗地、治理风沙的“风库精神”,又流光溢彩,为安西县城增姿添色,具有划时代的纪念意义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3369371840 传真: 邮箱:404060423#qq.com
地址:张芝文化街南门内50米处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甘肃张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